长城故事会:百年回望⑤|农民曾山 与什邡晒烟

摘 要

  晚清时期,在章山深处万山环抱的一片平坳处,散落居住着几十户人家,一头天齐宫,称为白庙场,一头太阳神庙,叫作红庙场,于是因两座庙宇的颜色而命名。石亭江、通溪河交汇于

晚清时期,在章山深处万山环抱的一片平坳处,散落居住着几十户人家,一头天齐宫,称为白庙场,一头太阳神庙,叫作红庙场,于是因两座庙宇的颜色而命名。石亭江、通溪河交汇于此,以殷家沟为界,二场相距约二百米。这山中,有一户人家姓但,用石磨手工豆腐出售。每逢六月六日开始的蓥华山香会期,从这里入山的人流络绎不绝,红白庙场也骤然热闹起来,场上幺店“白牛滚水”的嫩豆腐卖得特别好,蘸以食盐、辣椒面,伴两杯山酿烧春,别具风味。而章山但家的豆腐,也源源不断销到红白场。

这但家有一女,南青,瓜子脸,细眉蜂腰,近邻称“豆腐西施”。到了婚嫁的年龄,媒婆将其说与毛坝的小富人家曾山。南青的爹早就听说毛坝一带是什邡晒烟种植地,富有人家很多,更看中曾山是个勤劳务实的青年,种晒烟也是行家里手,就同意了这桩婚事。

南青嫁到曾家后,觉得曾山这人很奇怪,一个农民,不好好种地,成天抱着这农经那农经看,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。而且一到晒烟季,一天到晚扎在烟田,看护烟叶就像看他的儿样。有时,看曾山对晒烟着了谜,南青不屑地说:“你种烟挣的那几个钱,有我磨豆腐挣的多?”

苗期剪叶两三次

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初夏,曾山站在自家烟田边,看着烟田中长势不佳的烟叶,眉头紧锁,忧心忡忡。在同一片土地上,用了同样的肥料和管理方法,总是好坏相间,良莠不齐。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,让自家的烟叶能保持较高的质量?

此后的几年间,曾山不仅研究了“五大农书”——《齐民要术》《农桑辑要》《王祯农书》《农政全书》《授时通考》,还熟读了张师古的《三农纪》,将晒烟种植改良,并编成顺口溜广泛传播。

改良晒烟种植的方式,曾山想到的第一步,就是改良烟苗萌芽的环境。他将烟种撒在平整细碎的小块“苗圃”中。苗圃中的土壤湿润,底下施有堆沤好的农家底肥,种子没发芽前,将稻草盖在“苗圃”上保温保湿,从而保证烟草种子能有合适的萌芽环境和充足的营养。其编民谣为——

田地脆弱需保养,种下绿肥润砂土。轮作换茬养土壤,年年丰收有保障。深耕冻垡不可免,冻死病菌和虫卵。通透性好土质松,春季解冻早耙平。

等到烟苗萌发,曾山便开始了精心培苗育种和细致的选苗移栽。待烟苗长出4至6片叶子时,把长势不好的烟苗剔掉,保证烟苗整齐、健壮。等到烟苗长到60天左右,再进行一次精选,挑选最壮实的烟苗移栽到起好垄的烟田里。移栽时,按照一定的行间、株间距均匀移栽,让所有的烟苗都能均匀地吸收到阳光和雨露,从而保证植株生长的齐整。其编民谣为——

为防意外伤幼苗,不要盘前施肥料。肥料先施先分解,烟株吸收才便捷。苗期剪叶两三次,增加茎粗苗壮实。烟苗萎蔫站不住,及时浇水助恢复。

烟叶育苗

稳根抗病活得牢

曾山的行为,邻居们看来,多少有些不务正业。哪有庄稼人在烟叶的种植上下如此功夫呀!但是,对于曾山而言,这是他对晒烟的热爱,心之所系,魂牵梦萦。他对生长中的烟株的细心照料,在烟株的大田生长期中,进行二至三次中耕除草,并及时拔除生病的植株,集中带到离烟田较远的地方进行掩埋。烟株到成熟期要开花结果,但曾山考虑到开花结果会消耗掉植物本身养分,就在烟株开花前把花蕾掐掉,为烟叶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。其编民谣为——

通风光照靠行距,增加株距不影响。晴天中午气温高,通风排湿莫忘掉。中耕除草要及时,虫害处理要得当。病株拔掉远掩埋,花蕾掐掉保苗壮。

经过这一系列科学而又精细的流程,曾山种植出来的烟叶,相较以往的烟叶,田间长势好,经过晾晒之后,烟叶香气足、吃味醇。而关于移栽,其编民谣为——

栽前苗盘吸足水,基质根系团抱紧。当天运送当天栽,运输途中防暴晒。带水带肥又带药,稳根抗病活得牢。深栽防僵苗早花,栽后烟株像喇叭。

现代晒烟种植流程基本包括“选地与整地、播种育苗、假植与移栽、田间管理、防病害“等环节。除了使用现代的耕作工具和农药化肥外,现代晒烟种植流程与曾山创造的晒烟种植方式,非常相似。

清末民初,什邡种烟已遍面坝区十六个乡。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进入什邡晒烟历史上的全盛时期。据民国二十六年档案记载:“民国二十三年产烟二千三百四十四万斤,民国二十四年产烟二千三百七十六万斤。民国二十五年产烟二千四百万斤。三年平均种植面积十二万亩。所产烟中,毛烟占百分之七十,柳烟等合占百分之三十。”

当时,什邡县内经营制造卷烟的工厂和作坊大小达69家,据民国二十八年统计,有大烟栈17家,小烟栈百家,每年吞吐量达30万担。

这一切,都离不开曾山对晒烟种植方式的创造。

茁壮的烟叶

参考文献:

《什邡晒烟发展的回顾与探讨》 (夏绍华 陈家汇)

《重修什邡县志》(民国十八年)

《巴蜀的饮食》邓国均 廖俊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